日常保供显担当,关键时刻挺脊梁。这是中国石油油气保供的真实写照。
中国石油近年来加快健全和完善日常保供体系,不断增加油气供应总量,不断提升油气供应质量。特别是面对一系列突发灾难和重大事件,百万石油人默默坚守,输送能源,传递力量。
2012年11月的第一天,中国石油与广州市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广州率先成为全国无煤城市。几年前,对于远离油气资源地的普通广州市民来说,无煤之城是遥不可及的想象,如今想象已经落地,正在一步步实现。改变这一切的,正是中国石油从万里之遥的中亚腹地引入的天然气。
签署这样的协议,成为党的十七大以来这个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中国石油先后与近20个省、市、自治区签署框架协议,将保油供气的责任与承诺清晰传递。
日常保供显担当,关键时刻挺脊梁。这是中国石油油气保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快健全和完善日常保供体系,着力确保油气安全、平稳供应。而另一方面,面对一系列突发灾难和重大事件,百万石油人默默坚守,输送能源,传递力量。
一组数据为人们见证。
油气供应量逐年提高。油气当量产量从2007年的1.5亿吨稳步增加到2011年的近1.8亿吨。大庆油田持续稳产4000万吨,长庆油田一跃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油气资源夯实保供基础。炼油能力显著提升。原油加工量从1.2亿吨增加到1.4亿吨,8个千万吨炼油基地诞生,炼油能力提升保供实力。
温热的油气,流向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
一条条蜿蜒潜行的管道,穿过尘封的冻土,越过沉睡的森林,经过古老的河道,如同玉带缠绕河山,将黑色的油、清洁的气,输进新建小区,输往灶台锅边,加入百姓的轿车。中缅原油管道擂响战鼓,包括它在内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已经或正在打通。随着管道建设步伐加快,管道已经从地图上的几条线变成一张网,在役长输油气管道实现集中调控。
一座座傲然挺立的加油站,在山之巅,在沙之海,在林之源,在高速路旁,在乡镇小道,鲜艳的宝石花遍开各处。双湖加油站静静矗立在海拔5100米处,像它一样,中国石油遍布全国的加油站,正日益满足着城乡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保春耕、战三夏、供三秋,年复一年福泽着脚下这片热土。
如果说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提升了中国石油的日常保供能力,那么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则极大提升了中国石油的保供质量。
不断优化的油气结构和同步升级的油品质量极大改善着大气环境的质量。中国石油不断调整油气结构,天然气在油气供应中占比逐年提高,并且始终支撑国内70%的市场需求,人们头顶的天空更蓝了。炼化企业的油品升级换代如火如荼,从国II到如今的京V,一系列跳级几乎一气呵成,人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了。
逐步调整的炼化布局和愈加合理的管网布局极大提高了市场服务的质量。广西石化打破中国石油南方无大炼厂的境况,随后四川石化、广东石化等先后子落南方,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注入发展能量。炼厂到市场的路缩短了,市场反应的速度提高了。管网布局更为合理,管道一路蜿蜒向东,再辗转向南,到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双向甚至多向输送的能力增加了,油龙畅通无阻了。
这是中国石油着力构建安全、平稳日常保供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重大事件、突发灾难不断挑战和检验中国石油保供体系的时期。顶得住,扛得起,石油人用长久的坚持和不变的守候,默默传递着央企的责任和石油的担当。
世人将记取,危难之际石油人注入的汩汩力量。
汶川地震,向川渝供油的唯一管道兰成渝管道紧急停输,员工们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奋力抢险,终于在22个小时后重新启输,兰成渝管道成为灾区生命线;玉树地震,中国石油第601个劳模——春花擦干泪水,挥别亲人,拿起油枪,成为保供第一现场“守夜人”。
南方冰冻,大连海运船只破冰前行2000海里直达广西云南;北方大旱,运输公司的车辆紧急驰援刻不容缓;长江洪水,销售员工用行动践行全天候营业、不断档售油的诺言;舟曲泥石流,甘肃销售的绿色通道紧急搭建。当灾难降临,石油人的回应是,山塌路陷油不断,保供责任大于天。
历史将铭刻,盛事时期石油人谱写的一曲曲华美乐章。
北京奥运,中国石油加大供气量,加快油气回收,投放清洁汽柴油,三大工程助力绿色奥运。万众瞩目,当来自长庆的天然气点燃主火炬塔,央企责任与奥运理念实现成功对接。
上海世博,中国石油三色分级预警,监控库存油品,志愿服务团队让世人领略金牌服务、精彩世博;广州亚运,当广东销售提供的柴油扮靓主场馆海心沙,石油担当与亚运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从关怀一位小客户,到培育一个大市场;从一次洪峰中的坚守,到数十年来不变的巡护。一滴油的旅程,百万人的守护,石油人成就了石油的温度。这温度好似刚从地下喷涌而出,呵护着中国前行的速度。
记者亲历
震区坚守
虽时隔4年,汶川地震后的一个身影,我始终无法忘却。
2008年5月25日,震后的都江堰飘起了细雨。伴着浓浓的雾,我们赶往灾情最重的映秀镇,中国石油加油站——百花站。百花站的员工还坚守在那里。
一路上触目惊心,加之大型专用机具、吊车、铲车的轰鸣声和山上断断续续滑坡带来的巨响,我心里无时不在担忧。各类专业人员、一排排战士满是倦意的脸庞从车旁闪过,昼夜的搜救抢险使他们疲惫不堪。
眼前就是百花站。我们到达时这里已无法供油,前两天忙碌在路上供油的油罐车已经闲置下来。看着正在吃方便面的站经理和三名员工,我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更加让我感动的是藏族女员工明容灰。5月13日,她和其他两名员工一起,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泥石流、坠石等危险,在大雨中徒步40多公里,历时10多个小时赶回都江堰,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简单安排家事后,她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在知道母亲已经遇难的情况下,含着泪水放下不满两岁的儿子,留给家人一个毅然决然的身影赶回百花站,一直坚守在映秀。
或许是想起母亲,明容灰的眼中泛起泪花……
回程的夜晚,虽然轰鸣的机械声、奋力抢险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但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平静、一种思考,思考着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石油人的坚守,平静于灾区无数因中国石油人的坚守而得到温暖的人们。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