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石油需求可能进入“拐点时期”

浏览次数:383 日期:2013-05-14 13:00:0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原油9205万吨,同比下滑0.9%。这是原油表观需求量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下降2%以来的第二次下降。这背后的结构性和中长期因素值得关注。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中国原油进口额达到736.03亿美元,同比下降6.1%。目前,中国尚不公布成品油库存具体数据,但估计原油库存量与过去几年相比,处于比较高水平。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2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长670万桶,为2012年9月份以来最大的增幅;美国原油库存量3.953亿桶,为美国能源信息署1982年8月份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来最高纪录。

  中美两国的原油数据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折射,而这似乎能够从近期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中找到踪迹。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年初日本央行大肆推行宽松政策后,其他经济体纷纷跟进,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大宗商品方面并没有出现此前所预期的那样大幅上涨或是新一轮反弹,国内工业品方面更是全线收跌。其中,石化类商品跌幅明显。近一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改去年底以来波澜不惊的局面,呈现大幅波动,黄金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创出多年来的最大跌幅或低位,成为世界经济再度低迷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调整后的51.1%回落0.6个百分点,增速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放缓。从受调查的主要国家或地区来看,由Markit公司调查发布的美国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明显回调,指数创出近6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制造业活动连续21个月处于下降区间;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制造业活动延续放缓态势。

  根本而言,世界经济进入了较长时期的“增长疲弱期”,发达国家陷入“三高”困境,这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及“去杠杆化”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就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过剩。对于能源行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关的原油需求自然大大放缓,中国尤其如此。2013年一季度中国以“弱复苏”开局,GDP同比增长7.7%,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尽管回落幅度并不算大,但整体经济运行仍然处于2011 年以来形成的下行减速通道中,特别是工业增速低于预期,产出缺口继续扩大,经济不景气直接导致对原油的需求减少和库存增加。

  此外,“去产能”压力减缓能源需求。目前,我国约有30%至40%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工业落后产能占比达到15%至20%。即使制造业增速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相关行业的过剩产能仍然无法消化,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因此,中国总体的工业投资也比较低迷,直接导致以往的能源需求大户减少对能源的进口。可见,经济复苏乏力及产能过剩导致的需求低迷是中国原油进口出现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短期来看,如果经济开始企稳,需求上升,中国对原油等能源资源的需求可能会再次回升;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由中国需求基本面支撑的大宗商品、资源的繁荣周期很可能趋于尾声。由于中国“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从由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转为由通过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所推动,因此,对能源需求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拐点时期”。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