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2012:油气“非常规”之路

浏览次数:540 日期:2013-01-07 13:00:00

        梳理2012中国油气行业大事时,我们发现2012注定会在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我们不断听到来自油气行业的好声音:

  这一年,我国石油公司纷纷迈开了“出海”的大步,在世界能源版图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这一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成功开钻,拉开了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大幕;

  这一年,我国陆上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建,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源源动力;

  这一年,非常规油气——页岩气备受业内关注,值得欣慰的是,其开发已从最初的情绪高涨到日趋理性;

  ……

  2012,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油气行业走出了一条“非常规”之路,本刊编辑部特就2012我国油气行业大事进行盘点, 与您一起铭记这些精彩的瞬间!

  

  1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实现历史突破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将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期间共出现两次延期。12月8日,收购终获加拿大政府批准,扫除收购进程中的一大重要障碍,目前该交易尚需获得交易涉及的其他政府和审批机构的审批,并需满足或豁免于相关交割条件。

  点评

  从中海油宣布将收购尼克森到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前后历时近五个月,期间出现两次拖延,着实让人为其捏了一把汗。

  2005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受挫,七年来,中海油不断修炼内功,成功收购加拿大哈斯基能源(马都拉)股份有限公司的50%股份和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Canada Inc,为增进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今,我们看到的中海油,是一个日渐走向成熟的国际化石油公司的形象。这对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后来者,中国石油公司的身影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今对中国石油公司来说,“走出去”和“走进去”已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走上去”,与世界石油公司比肩,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石油公司。

  (吴莉)

  2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建开创资本合作新模式

  10月16日,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在北京、新疆、福建三地同时开建,工程包括一条干线、8条支线,配套建设3座储气库和1座液化天然气(LNG)站,干线全长5220公里,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终于福建福州,途经甘肃、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总长度约为7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方,计划2015年全线贯通,建成后将惠及上亿人口。

  点评

  西气东输三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之后建设的又一条陆上能源大动脉,建成后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和天然气骨干管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以往管道建设不同的是,该工程除中石油直接投资外,还首次引入社保基金、基础产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等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开创了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工程建设的新模式,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多元化资本拓宽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可实现同担风险,共享收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投资回报相对稳定,对社会资本而言,无疑是找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项目,对今后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国家重点油气基础建设项目,该工程还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为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依托,也将有效带动和促进我国钢铁、装备、机械、电子、冶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吴莉)

  3 “十二五”规划密集发布清洁能源迎来大发展

  2011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煤层气产量要达到300亿立方米,为此将投资超过1200亿元用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2012年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左右。

  3月1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建成一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页岩气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年。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策适用范围有所扩大,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均列入政策所指的天然气范围。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发展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进口天然气量约935亿立方米。

  点评

  纵观2012这一年,油气行业“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尤其是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规划表明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并提出2015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从2010年的4%提升至8%,对天然气的投资、勘探开发、长途运输、城市管网建设、利用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和诸多利好政策,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切实举措。

  为落实民资进入油气行业,开放了页岩气上游开发和长输管线建设领域,对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管网,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安全的供气格局将形成。

  天然气优先进入民用领域的宗旨更为突出,利用天然气发展化学工业的条件则越来越严格。到2015年,一系列政策及规划将惠及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约2.5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8%,对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贾渊培)

  4 页岩气补贴、招标推动快速发展

  9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公告称,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本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为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第二轮招标正式启动。

  12月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中国页岩气第二轮招标结果,19个区块中,国有企业竞得17个区块,民营企业竞得2块。

  11月5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由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组成。财政部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2012年至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补贴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开发利用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点评

  2011年6月第一次页岩气区块招标中,只有6家国有企业争夺4个区块的权属。而本次入围的有83家企业,最吸引眼球的是其中1/3是民企,最终有两个区块被民企收入囊中。

  从此次招标结果来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四大油气巨头无一斩获。中标者多是煤炭和电力公司。事实上,中石油和中石化本身拥有庞大资源储备,并不在意这些页岩气区块。

  页岩气开发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在确定中标企业时,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包括业务关联度,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这一点上,许多民营企业确实还是无法与国企竞争,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在落实民资进入油气上游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页岩气的补贴政策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因其开采成本高,回收周期慢,此补贴出台的最大意义在于国家对页岩气开发的鼓励支持态度。每立方米0.4元的补贴高于煤层气,对开发企业是巨大的利好。

  此次出台的补贴政策只补贴销售页岩气的企业,由于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前期投资巨大,企业仍将面临前期投资巨大而长期无产量的风险。

  (贾渊培)

  5 中石化新奥联手收购中燃失败

  2011年12月13日,中石化与新奥宣布将对中国燃气发起收购,要约价3.5港元/股,总对价约达167亿港元,其中,新奥将支付55%的要约总对价,中石化支付45%。

  经过10个多月的鏖战,10月15日,收购告吹,新奥退出,而中燃与中石化却成功联姻 ,中燃同意中石化及公司其他战略股东认购中燃股份,或以其他方式向中燃作出投资,并且双方还将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

  点评

  历经10个多月,几度波折,让这场国企与民企联手收购民企的案例多了几分看点。

  收购期间,来自中燃高层的抵制和股东们不断增持股份,推高了中燃股价,致其高于收购价。中燃无疑是想拼命抬高身价,为自己找一个“好婆家”。当然,未获政府审批是导致收购终止的重要原因,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也一直没有结果。

  三方合作虽告吹,但中石化与中燃达成了合作协议,实现双赢,中石化可以利用中燃的销售渠道,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中燃则可以优先享受中石化天然气供应的待遇。作为收购方之一的新奥集团,则黯然出局。

  这场轰动一时的收购虽已划上句号,但却留给业界诸多思考,国企与民企之间究竟该采取何种合作模式,才能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吴莉)

  6 “ 海洋石油981”开钻深水勘探首战告捷

  5月9日,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6-1区域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层,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点评

  “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不仅代表了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最新成就,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已具备自主研发和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功开钻,意味着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吹响了深水领域油气勘探开发的号角。

  一直以来,由于受限于装备和技术等因素,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普遍不足300米深,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在全球重大勘探发现中,有50%来自海洋,主要是深水海域。深水海域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域。

  此外,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已接近60%,能源供应形势严峻,而我国南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如何有效开发深水油气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对我国来说刻不容缓。

  装备、技术是走向深海油气勘探的必备利器,拥有自己的装备让我们不再受制于人,掌握核心技术让我们运筹帷幄,“海洋石油981“的成功开钻对我国来说走向深海或许已不再是梦!

  (吴莉)

  7 宁波PX事件民意不可违

  10月,PX再次成为新闻热词。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与前度颇为相似,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宁波。

  10月22日,宁波镇海湾塘等村数百名村民,以中石化镇海炼化PX项目距离村庄太近为由,到区政府集体上访,并围堵了城区一交通路口,造成群体性事件。

  10月24日,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发布说明,称经与村民沟通,集体“堵路农民已散去”。

  10月27日,宁波市委市政府主持召开座谈会,就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听取群众意见。

  10月28日,宁波市政府宣布,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

  据报道,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占地面积约422公顷,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环保总投入约36亿元。

  至此,宁波镇海成为继2007年厦门海沧、2011年大连福佳之后,因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夭折的又一标志性重化工项目。

  点评

  PX项目已沦落至几乎人人喊打的地步,实在有些冤枉。如若双方事先充分沟通,双方之间的对立何至于此!

  因对PX等重化工项目的强烈担忧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宁波镇海早已不是头一回。从对事件的处理手法看,虽有厦门、大连等地的前车之鉴,但宁波地方政府看来也并未吸取多少教训,应对起来依然是手忙脚乱。想必当年厦门、大连 “紧张”之时,宁波政府很有可能和大多数其他地方政府一样,“看客”的心理远大于公仆的自觉。

  由重化工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数次以群众受伤、项目下马的“双输”结局告诫我们,信息的充分沟通、民意的足够尊重是多么的重要。宁波事件再次表明,部分为政者对民意依然缺少应有的尊重。这导致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不知”如何如何做,而是根本就没想过要这么做。

  宁波之后,获得民意的绿灯很可能成为重化工项目最耗精力、成本最高但又不可或缺的过程。下一个PX落地何处、如何过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程真)

  8 渤海溢油太多教训成为经典

  渤海溢油,这件2011年中国油气行业的大事,其纷繁复杂的善后事宜,注定会延续到2012年。

  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对事故原因和性质进行了认定。此时距事故发生已一年有余。

  2011年6月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海面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6月21日,个别媒体人在微博上披露了漏油消息。

  经过2011年数月的处理和应对,进入2012年年初,康菲石油宣布其与中海油已经和中国农业部达成了一项协议,康菲公司将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河北、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

  4月2日,中海油和康菲确定将提供3.045亿元人民币用于秦皇岛市渔民补偿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4月27日,康菲和中海油支付16.83亿元,赔偿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并承担保护渤海环境责任。

  7月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时间),相隔不远不在赔偿范围之列的500位中国山东渔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起诉康菲,要求其为溢油事故支付赔偿。

  点评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国家海洋局渤海溢油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布日期,正是这起事故被微博爆料的6月21日,只不过在时间上又过去了一年。

  2012年,这个事故本应是中国石油和海洋系统深刻反思、深入检讨的难得机遇。但从事故应对过程和处理结果看,这一堪称“中国海洋溢油事故的经典案例”着实有被“浪费”的危险。

  说它经典,是因为这起事故的应对和处理,在中国具备诸多的代表性:中国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发生地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海洋污染问题严重;由中外石油巨头合作开发,且合作方是美国老牌石油公司;事故有瞒报之嫌,肇事方未在第一时间主动向社会发布消息,而是经由微博爆料;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方的危机公关欠缺诚意;事故处理严重受制于滞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建设,事故受害者权益保护缺少法律途径;与国外对同类事故的处理相比,我国的应对举措显得极为被动。

  吃一堑,长一智。但愿国家海洋局的这份报告,并非蓬莱19—3油田事故带给我们的全部。

  (程真)

  9 中石化启动各板块专业化重组

  9月3日,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12月28日又成立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炼化工程集团是中国石化炼化工程板块的唯一运营主体,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项目管理、EPC总承包等;业务覆盖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储运等多个领域。

  炼化工程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石化集团加快推进专业化重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中石化集团炼化工程板块的专业化发展步伐,提高炼化工程板块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效率。

  点评

  中石化相继成立炼化工程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意味着其选择了一条类似于中海油的专业化重组道路,既符合国际趋势,也有利企业的专业化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傅成玉在中海油任职期间,就曾成功推动包括中海油服在内的多个集团子业务上市。傅也曾表示,他任职中海油期间,通过对资本市场探索路径,坚持了与公司其他主管部门不同的意见,事实也证明中海油集团在分拆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傅成玉将他在中海油推广的专业化重组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中石化。

  重组专业服务公司并实现上市,有利于避免关联交易较多的情况。在激励机制方面,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在中石化的整合战略中,炼化工程业务板块的划分相对明确,整合之路相对容易。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必将为探索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专业化发展积累经验,也为石油石化其他板块业务乃至其他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贾渊培)

   10 中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获批弥补产业链“短板”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中化集团福建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高质量的煤油、汽油、柴油等产品,计划于2013年底产出合格产品,产品市场将以华南、华东为主,并辐射全国。

  点评

  2005年10月,中化集团正式确定在福建泉州建设炼油项目。从2006年中化泉州石化公司注册成立到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再到2011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得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直至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历时漫长,但终修得正果,可谓七年磨一剑。

  对一家过去依靠国家政策性资源、内涵单一、经营模式简单的外贸公司而言,中化近年来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但炼油业务一直是其“短板”。该项目的上马无疑对其完善石油产业链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化将面临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公司在炼油市场的同台竞争。另外,从我国炼化产能已显过剩以及国内成品油现行定价机制等实际情况来看,该项目投产后虽然会占据一定的区域市场,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不会很明显,短期内将难见收益,中化将面临着一场风险战。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