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是全球消费的必需品,因此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形成需求方的垄断。同时由于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原油在更多地区被发现,现在也没有力量可以形成供给方的垄断。所以,原油“定价权”之说或许是不正确的。
近日有报道称,2011年,中国多进口了1500万吨原油,为此多付出近900亿美元。因此有关争夺国际原油产品的“定价权”之说再次浮现于一些报章上。
通常来说,石油产品是国际性的大宗商品,很难有力量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如地控制其价格的变动。如果要控制石油价格,必须有垄断性的力量,可以控制原油的供给或者是需求。
这种力量只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似达到过,在若干年里影响了世界石油的价格;其他力量或事件,只在短期内造成原油价格的波动。
由于原油是全球消费的必需品,因此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形成需求方的垄断。同时由于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原油在更多地区被发现,现在也没有力量可以形成供给方的垄断。所以,原油“定价权”之说或许是不正确的。
现在原油价格的形成,是期货交易机制形成的。由于原油是同质化较强的大宗商品,可以克服“袖里乾坤”的交易和价格形成的模式,而以大众广泛参与和信息透明的方式,形成了社会广泛接受的价格。
虽然期货交易机制的固有特点,也会在一定时间内被一些巨大的资本和投机力量影响,使得期货价格偏离公正价格,但是时间也不会过于久远,市场自然会进行纠正。
前些年在原油期货价格超越120美元一桶时,引发美国消费者和政府的恐慌,美国国会甚至要调查一些投行的投机行为,但是后来原油价格也只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后才从接近150美元的价格跌落下来,一度到达30美元左右。
所以,任何力量在原油市场上要争夺“定价权”是没有土壤的。
但是,原油产业链上的任何力量,是可以借助原油期货机制来对原油的价格的形成施加自身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期货交易市场来规避价格波动对于自己的风险。
不过原油期货交易所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推出过石油期货交易,后来都失败了,就是由于市场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问题所致。
如果中国筹备的原油期货交易所要成为国际上普遍参与的期货交易所,则必须打通与境外原油和各种交易所、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进出通道。
境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原油期货,那么由于涉及到跨市场套利的问题,需要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成美元等硬通货,并可自由进出。同样,如果需要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筹备中的原油期货交易所投资,那么境外投资者不会仅仅把这里当作是个买卖的场所,必然涉及境外资金在中国其他市场套利的问题,同样也涉及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货币自由兑换和各市场投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筹备中的期货交易所运行之前就得到解决,不然交易所就不会有影响力,也不会有广泛的参与。
所以,要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必须参与到国际原油期货交易机制之中。而建立原油期货交易所,必须先进行好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