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伴随着气温骤降,居民供暖需求上升,全国多个地区又传来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消息。过去10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16.8%,但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我国天然气的消费:1、上游来源单一, 三大石油公司基本垄断国内天然气供应,使得天然气的供应增速低于消费增速;2、中游输配管网建设滞后,导致天然气资源覆盖面小;3、下游天然气销售价格偏低,从而打击了上游生产积极性,导致用气旺季常常出现“气荒”现象。
在过去5年中,以上三方面制约因素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
其一,上游气源逐步实现了多元化,逐年提高天然气进口量,通过进口弥补需求缺口。2006年我国成为天然气的净进口国,此后进口量逐年增加,“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5%。来自中亚、俄罗斯的管道气和通过海运的LNG气源弥补了国内天然气产量的不足。
其二,中游天然气管网建设加速。“十二五”将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列为重点,规划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公里,年输气能力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据了解,我国现已建成的天然气管网——“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管道总长度缺口达25700公里,年输气能力需提高888亿立方米。同时,为保障天然气进口途径畅通,投巨资构建“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及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路。目前,中亚和海上通道已经开始供气,中缅、中俄线正在建设中。其中,中亚天然气管道将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入境,连入“西气东输二线”。截止2011年,仅土库曼斯坦已经累计向我国输送天然气175亿立方米,占同期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以上。 海上天然气主要是来自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LNG)。2011年, 我国进口LNG约130亿立方米。据了解,沿海的LNG接收站正陆续建成。
其三,天然气价格改革“箭在弦上”。 目前国内的天然气销售价格偏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的供需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使得上游开采进口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造成“气荒” 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12月26日起,发改委在广东、广西两省实行“市场净回值”天然气定价改革,即根据终端的供需情况,参考其他能源的价格确定各省门站价格,再根据门站价格确定下游终端的价格。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尤其是在“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后,明确提出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若将下游各城市门站价格管制放开,由市场均衡价格决定最终的天然气价格,则“气荒”现象有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