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21世纪最重大能源事件,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美国的“非常规油气革命”。近年来,美国页岩油致密油成为增长最快的原油油品,2008年产量大概只有8万桶/日,2012年却已突破100万桶/日。但PFC公司预测,到2030年,美国页岩油致密油产量将超过500万桶/日,占美国石油产量一半左右。而麦肯锡更为乐观:到2030年,这一油品的产量最低500万桶/日,最高可能达1500万桶/日。届时,美国石油总产量将可达1000万-2000万桶/日,其中常规石油产量只能维持约500万桶/日的水平,页岩油致密油将是常规石油的1倍-3倍。
PFC公司将页岩油致密油的迅速增长称为美国石油的“重启”(reset)时代,类似于上世纪40年代“二战”后美国石油产量长达30年快速增长的起飞阶段。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也是一个不离谱的预测。
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极大改变了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大格局。现在整个美洲大陆能源基本实现自给。美国页岩油致密油、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水盐下(subsalt)是近几年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称为“石油新中东”。
而在欧洲经济区,俄罗斯和北海地区大概能提供本地区石油需求的60%,天然气需求的70%以上,其余供给则主要来自地中海另一侧的北非和中东。但北海油气资源进入递减的趋势难以逆转。
而俄罗斯油气资源虽极其丰富,但因制度安排和互信等原因,一直难以获得新区勘探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充足资金,以及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投资。欧洲核心国家对俄罗斯油气供给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信心不足。
不过,欧洲对页岩气的态度远比中国人冷静。欧洲在“低碳道德化”的强力推动下,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发展一枝独秀,像在丹麦、瑞典、德国等国家,风能太阳能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已有四分之一之多。加上传统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在欧洲扮演的角色并不比美国的页岩气革命逊色,而且显得更有可持续性。现货LNG市场出现并快速增长,可再生洁净能源比重加大、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总消费降低,加上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因素有力加强了欧洲能源安全的信心和能力。现在的欧洲能源安全态势也许达到史上最好时期。
最后来看看亚太。巨大的人口基数,快速的经济发展,亚洲正接替欧美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将成为亚洲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之一,而中国则是这方面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国家。
中东是亚洲的“油库”,日韩90%以上、印度75%、中国超5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亚洲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上是“后来者”,没有太多话语权。在石油的资源、政治和金融三重属性中,后两重掌握在欧美联盟手中,而在资源属性上,欧美也有一半以上的话语权。打个比方,欧美联盟还是“中东油库”的管理员,亚洲国家到自己购买的油库去提油,提油单还要他们签字才行。
核心问题在于,大多数亚洲石油消费国与中东石油出口国之间尚未建立足够的政治互信。
中国既没有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还没有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信念与信心,我们很大程度上靠石油央企的“扩大再生产”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地理上便利的中东俄罗斯,我们的资本很难进去;我们“走出去”的资本大多汇集在遥远的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而这些地区的投资对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帮助不会太大,但能增加全球能源供给,扩大中国石油央企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从北美经济区和欧洲经济区能源安全路径选择的演变来看,创新是根本。首先是能源资源观念的创新;其次是技术创新;第三是回归属区,就近解决。而为了“就近”,必须从长计议,未雨绸缪,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中国对能源的理解过分强调了它的资源属性,而忽略了它的政治和金融属性。所以我们过分强调垄断石油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多种积极因素的积累和利用,例如外交和民间的力量,金融的力量等。在地理布局上,我们缺乏通盘长期的规划,太多的机会主义和短期利益追求,多而分散的投资长期来看大多将成为“鸡肋”。
我相信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最终得靠“就近”和“创新”来解决。创新制度安排,建立互信,敢于承担大国责任等问题,须提到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能源安全的问题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政府和政治家的责任。(作者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