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发展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渐增强。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17年攀升至70%以上。因此,充分利用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最大购买国地位和世界重要经济体地位,建立石油人民币,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并最终替代石油美元的呼声日起,成为媒体普遍关注的热点。但是,在媒体大热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客观的分析和判断——石油人民币和石油美元的本质是货币问题还是石油问题,并进一步厘清石油人民币替代石油美元的现实性,以及石油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1石油美元和石油人民币归根结底是货币问题,而不是石油问题
无论是石油美元,还是石油人民币,都是将石油与货币组合而成的新的词汇。由于将石油放在了货币的前面,仿佛石油美元或石油人民币已经不再是货币问题,而是石油问题。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1.1货币的特点及其功能作用
货币的职能包括支付价值尺度、流通媒介、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用于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即为各种商品定价,包括以汇率的形式为其他货币定价。
流通媒介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贮藏手段职能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信用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必须以币值稳定为前提。
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租金等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执行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是价值单方面转移。例如,一般商品所有者出卖商品,是为了把商品换成货币,再把货币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1.2石油的特点及其功能作用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的可燃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克/立方厘米,黏度范围很宽,凝固点从30℃~60℃不等,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以上。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石油也被广泛地作为重要的化工燃料来源,用于生产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化纤、橡胶、树脂等化工产品。一般地,世界各国都将石油作为具有垄断性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商品。但与黄金、白银、贝壳等历史上曾经作为货币的稀缺性物品完全不同,石油既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切割和计量,更不便于储存,而且在货币的历史上,石油从来没有用于充当货币的职能。
1.3石油美元的形成
石油美元是石油与美元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与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即沙特出口的全部石油用美元作为唯一标价和结算货币,石油美元因此应运而生。在此之前,美元、英镑等货币均可用于国际石油贸易的结算。在沙特阿拉伯主导下,欧佩克(OPEC)成员国普遍接受了将美元作为其在国际市场出售原油的唯一标价和结算货币。此后,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赎罪日战争”)爆发导致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施全面石油禁运,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石油出口中断,“两伊”(伊朗与伊拉克)战争导致石油产量锐减等,这一系列事件使石油价格快速攀升,产油国获取了大量的美元盈余,并在欧洲的银行形成大量美元存款,运行在欧洲金融体系之中,为全球提供了美元流动性。这些美元由于在美国境外的欧洲金融体系运营,因此被称为“欧洲美元”。后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产油国美元盈余继续大量积聚,“欧洲美元”体量随之增加,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由于这些欧洲美元主要来自产油国的原油出口收入,逐渐被普遍称为“石油美元”,其含义是来自石油出口所获得的美元。因此,石油美元根本不是一种货币,而只是美元货币功能,特别是美元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现实性体现。
总之,石油本身只具有商品属性,并不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无论是石油与美元结合被称为“石油美元”,还是石油与人民币结合被称为“石油人民币”,最终只能体现美元或人民币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并不能成为一种新的货币。
2人民币还不具备挑战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能力
既然石油美元和石油人民币归根结底都是货币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对美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行分析,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否具有挑战美元的能力,以及能否建立“美元—人民币”的二元货币体系并最终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作为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除了具备上述货币的4大功能之外,还需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鉴于此,下面从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国际融资货币地位、国际活跃货币地位和汇率稳定性5个方面进行考察。
2.1国际结算货币地位
国际结算货币体现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媒介和支付手段职能。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2017年11月30日发布的报告,2017年10月份,美元的交易使用率39.47%,为2013年12月以来低点;欧元的交易使用率为33.98%,上升到2013年11月以来新高;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位列第三到第六位;人民币交易使用量则降至1.46%,比2016年10月份的1.67%下降0.21个百分点,在全球交易使用量中的排名也从第六位下降至第七位。实际上,自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的份额曾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是,自从2015年8月1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开始进入贬值通道,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排名也开始回落。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对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具有重要影响。
2.2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在当前的国际储备体系中,可以充当国际储备的手段包括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以及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高流动性货币构成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体现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是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具体体现之一。在现代金融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具有高流动性的世界货币构成的外汇储备,对一国的金融稳定、货币稳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为11.3万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自愿报告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6.13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63.5%;欧元储备1.93万亿美元,占20.04%;日元储备4360亿美元,占4.52%;英镑储备4334.66亿美元,占4.49%;人民币储备1079.36亿美元,占1.12%,在公布的8种外汇储备货币中的份额排名为第七位,份额占比远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见表1)。从2010年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数据看,美元作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货币的份额始终在60%以上,其地位不可动摇;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的份额基本稳定;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和人民币在加入外汇储备之后的份额主要侵蚀的是欧元,使欧元的份额从2010年的25.71%一路下滑到了2016年的19.13%。
2.3国际融资货币地位
国际融资货币体现的是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和受欢迎程度,也体现了该货币的流通媒介、支付手段和贮藏功能。某种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额度越大,在总融资额中的比例越高,说明该货币的国际流动性越好,受欢迎程度越高。
从图1可以看出,在国际债务资本市场(固定收益市场),以美元交易的政府债券、城市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的交易额高达7130亿美元,高居第一位,是居于第二位的欧元交易额的3.09倍,是处于第三位的英镑交易额的13.43倍。同期,以人民币交易的固定收益产品的交易额仅16亿美元,是美元交易额的0.22%,相距甚远。
2.4国际活跃货币地位
货币的外汇交易工具包括现货交易、远期交易、外汇掉期、货币互换、外汇期权等,其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情况反映了该种货币的活跃程度。外汇交易工具的交易量越大,其活跃程度越高,风险管理功能越强,该货币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也越高。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2016年分币种外汇交易工具日均交易情况(见表2),美元外汇日均交易总量高达4.44万亿美元,占全部外汇交易总量的43.79%;紧随其后的欧元日均交易量为1.59万亿美元,占15.70%;日元居第三位,日均交易量为1.1万亿美元,占10.82%;人民币外汇日均交易量只有2020亿美元,仅为美元外汇日均交易量的4.55%,在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为1.99%。这说明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仅仅是一个小“角色”,与美元、欧元和日元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2.5汇率稳定性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某国货币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化,反映了其国家收支、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汇率政策等状况,以及投资者对该国宏观经济发展、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心理预期的变化,亦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越稳定,综合国力越强,其货币的汇率也越稳定。
为了分析汇率的稳定性,我们采取极差倍数、方差和标准差3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极差倍数反映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关系,倍数越大,说明汇率变化越大;方差和标准差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或方差的数值越大,则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波动性越大,说明汇率越不稳定。表3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报2017年公布的世界主要货币兑特别提款权汇率的数据,即1特别提款权(SDR)可以兑换多少单位的某种货币。通过对2005-2016年12年间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到,美元的极差倍数为1.176,在所有分析的货币中极差倍数最小;方差为0.00527,标准差为0.07259,略高于欧元,这说明美元汇率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稳定性。欧元汇率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稳定性;日元汇率最不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极差倍数为1.325,是美元的1.127倍;方差和标准差为0.95897、0.97927,分别是美元的182.01倍、13.49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远大于美元汇率的波动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与美元存在巨大的差距。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很低,还没有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世界货币,仅仅是世界刚刚开始认识人民币,多了一个可选项而已。同时也可以看到,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已经“日薄西山”,而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竞争的欧元和日元,对美元也是“望尘莫及”,与美元差距缩小的趋势不甚明显。美元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人民币还远没有成为美元的真正对手,因此石油人民币的概念意义大于其现实意义。
3石油人民币需待机而动
笔者在《建立天然气人民币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石油美元并不是人为有意设计出来的,其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的观点,并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中国的天然气市场状况两方面论述了“当前中国还不具备建立和实施天然气人民币的基本条件”。加上本文上述分析,我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判断,建立和实施石油人民币的基本条件同样不成熟。但是,石油人民币的提出,包括天然气人民币的提出,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实力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反映了对人民币提升国际化程度、成为世界货币的殷切期待。因此,我们需要为建立和实施石油人民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基础性工作,捕捉适当时机,顺势而为。
3.1石油人民币的提出顺应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化
正如石油美元的诞生有其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一样,石油人民币的提出也符合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中美两国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对比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双方的差距正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
3.1.1从中国方面看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74.41万亿元人民币。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20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已经占美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8.57万亿美元的60.31%。按照当前中国6.5%、美国2%的GDP增长率计算,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中国即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既使再保守些,中国和美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按6%和3%计算,中国也将在2035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此外,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投入营运和人民币国际区域清算银行体系的建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
3.1.2从美国方面看
美国长期积累的国内矛盾开始逐步显现。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将美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巨大,导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财政状况每况愈下。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几近使美国的金融体系轰然坍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并大力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美国经济始终没有恢复到危机爆发之前的增长率水平。2017年,特立独行的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其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先后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或条约,对主要贸易伙伴国挑起贸易争端,在外交上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实施经济制裁,其制定的“减税”和“废除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等经济政策更是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分歧。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已经呈现出混乱走势,美元指数在FED的加息周期和缩表预期下,2017年全年下跌10.2%,对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世界货币均出现较大贬值,充分反映美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正在恶化。
3.1.3从世界范围看
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家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民粹主义显现,去全球化渐成趋势。在英国脱欧、“美国优先”的感召下,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正在淡化,民族意识正在增强,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显性化,国家之间的矛盾凸显。欧美国家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实施经济制裁的名单正在逐渐拉长,特别是美国,在“长臂管辖”原则下对被制裁国家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措施,导致这些国家无法使用美元进行国际结算,其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的使用受到限制,与此相关的其他非被制裁国家的经济实体也面临不能使用美元结算的风险。美国为了达到实施经济制裁的预期效果,对与被制裁国家或相关经济实体有资金往来的国际大银行也实施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处罚,导致国际大银行为降低自身风险,普遍加强了涉及制裁的审查措施。这实际上已经在逐渐降低美元的使用范围,未来可能成为破除美元世界霸权地位的突破口。同时,由于欧盟国家、英国和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经常在外交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性,这会对被美国制裁的国家使用欧元、英镑和日元开展国际结算也造成障碍。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国家急需寻找新的可替代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以保证自身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的安全。
3.2建立和实施石油人民币需要创造条件
石油人民币的本质是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呼唤可以替代美元的世界货币,但是人民币并不能成为当然的替代者。既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如此。回顾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历史,也是在美国经济实力超越“日不落帝国”英国之后50年,并借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立新国际秩序的契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和美元与黄金挂钩而确立的。再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考察,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强秦之后,经历了六代秦王、100多年的时间。这些史实告诉我们,人民币从开始推行国际化到最终确立世界货币的地位也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必须抓好顶层设计,步步为营,逐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3.2.1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实际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经常通过主动发布信息的方式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进而以市场预期为重要依据确定政策调整的窗口期和时间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17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之后,美元指数没涨反跌,就是因为市场已经消化了加息可能对美元汇率带来的影响。对于管理和调控人民币货币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而言,也需要关注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根据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合理的政策出台时间点,减少对市场造成的冲击,稳定人民币汇率。为此,中国的货币当局需要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一是要公布货币政策跟踪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控制目标值,例如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二是要实现以调整货币发行量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向以调整基准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转变,增强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三是推动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真正反映人民币市场的供需状况和资金价格,建立人民币利率走势的标杆;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议题、决议内容等情况,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解释和向市场说明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积极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消除政策调整后市场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更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调整的作用,达到预期效果。
3.2.2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反映了一国对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管控能力的自信水平。汇率具有两面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具有阶段性。合适的汇率水平将提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反之,则会降低比较优势,从而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世界货币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没有出现过实施管制汇率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案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决定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虽然中国确立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目标,并与CFETS①人民币汇率指数(按国际贸易加权24种②与人民币直接开展交易的货币编制)、SDR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4种货币编制)和BI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国际清算银行货币篮子40种货币编制)相挂钩,但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还不够稳定,央行经常改变人民币汇率报价基础确定的方法和参数,使人民币汇率出现了阶段性不稳定和大幅度波动,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鉴于此,一是要逐步减少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干预,稳定市场汇率形成的计价基础、方法和参数,从政策上保持市场的稳定性;二是建立人民币汇率指数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通过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市场化交易,引导和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三是推动建立人民币汇率衍生品交易市场,使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市场化的交易工具对人民币汇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四是建立透明、规范的市场交易规则,增强交易的公平性,提升市场化监管能力,注重维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提高人民币汇率及其衍生品交易的活跃程度。
3.2.3增强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
货币在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体系中的可接受程度是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民币作为新兴国家的货币,在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体系的认可程度和可接受程度还比较低,中国的贸易伙伴还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的持有人还担心人民币汇率变化可能造成损失,愿意使用人民币者还在为人民币的跨境自由流动存疑等。
这就要求一是要提高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率要处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适度水平和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别是不出现突发的大幅波动;二是要提高人民币的易获得性,通过繁荣国际贸易和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加深央行之间合作的货币互换等方式,建立人民币投放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国家、经济体或个人能够依法合规自由取得;三是要提高人民币可投资性,加快建立完善的立体化的人民币资本市场,包括人民币债券市场、股权资本市场、货币基金市场、贷款市场,以及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丰富人民币交易的品种和结构,使人民币持有人能够获取稳定收益;四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流动性为目标,建立取消外汇管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完善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制度,推进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五是要提高人民币国际清算效率,完善清算体系、制度和信息化系统,满足人民币国际汇划的需要,凸显使用人民币的优势;六是要通过出口信贷、买方信贷、价格折让、汇率风险分担等途径,鼓励中国的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结算,拓展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范围和渠道。
3.2.4建立人民币原油期货
建立石油人民币和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人民币,将会助推在国际石油贸易领域推行实施人民币定价、标价和结算,最终建成石油人民币;石油人民币的建立,将依托石油的国际贸易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并带动其他国际贸易领域实施人民币结算,建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循环流动机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这是当前媒体热议建立石油人民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石油价格已经主要依赖期货市场形成的时代,按照这样的逻辑,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原油期货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石油领域的使用。
2018年2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以人民币标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将于3月26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将有利于助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日经亚洲评论》等外媒点评,人民币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可完全兑换黄金。石油、人民币和黄金三者之间可以互换,能源供应商也可以选择实物黄金付款。灵活的结算方式将有利于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增强交易的活跃度,尽快确立中国版原油期货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的地位。但是,正如媒体所言,以黄金作为中介,建立人民币-黄金-原油期货模式,事实上是将人民币与黄金挂钩对原油期货进行定价、标价和结算,实现原油期货交易获利或人民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这无疑是试图借助黄金的国际地位建立人民币-黄金本位制。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已经证明了美元-黄金本位制的失败,并促使建立了浮动汇率制度。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甚至可能扰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版原油期货必须建立以人民币为唯一标价和结算的期货合约品种和交易结算制度,才会有利于石油人民币的逐步建立。只不过,应该为境外投资者开展期货交易所获取的人民币收益建立合适的汇回渠道,允许其通过中国境内的公开市场自由选择兑换为黄金或者外汇等。
3.3实施石油人民币的时机选择
从欧元发展的历史看,虽然欧盟也有抗衡美元的诸多设想,但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以来,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欧元在外汇储备、国际融资、国际结算等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指标中,总体上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样,因1985年9月22日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在此后的3个月内升值20%,在之后的3年内升值1倍,致使日本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造成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并在此协议签订后的近20年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顿,日元国际化的步伐随之放慢。因此,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使人民币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跻身世界货币行列,也要经历与美元共同构筑“二元货币体系”的较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要按照“竞争性合作”的原则,防范美国打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根据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可以设想3种应该抓住的时机。
3.3.1情景一:美元突然崩塌
这是最理想的情景,而且当前看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情景。目前,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若要保持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必须要实施彻底的改革。但是,近年来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的各种分歧越来越多,在特朗普总统实施税改和废除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中的重大分歧,以及美国国内对特朗普内政和外交政策众说纷纭,充分说明美国国内还没有做好自我革新的准备。特别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还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和州政府破产的数量都在增加,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美元价值的稳定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美国不能在短期内形成改革的统一认识,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的撕裂局面将会持续加剧,一旦由量变发展到质变,不排除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美国出现社会动荡,在对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进而对美元造成重大打击,美元亦将有可能轰然崩溃。
3.3.2情景二:人民币快速崛起
这是一个人民币自然替代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情景设想。在此情景下,通过推进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实力超越美国的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战略下投射中国“世界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不断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中国逐渐加大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化进程,并通过建立类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模式,增强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比重,提高对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的管制能力,使人民币成为世界强势货币。这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一样,是人民币与美元实力对比相对变化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要力争少走弯路和回头路,而美元随着美国可能出现的衰落而渐趋没落,最终在某个时点上,通过一种自然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认同的类似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形式奠定人民币真正成为世界第一货币的地位。
3.3.3情景三:人民币另辟蹊径
这是一个寻求人民币锚定物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情景,仅将石油人民币作为一个概念看待,并推而广之。实际上,人民币不再寻求与石油结合建立石油人民币,并挑战石油美元的地位。比特币作为第一代数字货币,被全世界炒作的原因就在于其有控制的、总量可预计的发行机制,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人民币另辟蹊径的道路上,可以选择的方式会有很多,包括:一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世界上首先推出数字人民币货币,实施货币发行和货币管制的创新战略,实施更加与宏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货币政策,精准调控货币发行量,有效管理通货膨胀,使数字人民币成为币值最稳定、最便捷、最安全支付的货币。二是借助中国具有国际垄断地位的稀缺资源实行人民币定价、标价和结算,提高世界对人民币的认知度和可接受度。三是寻求可以与人民币结合的石油之外的其他大宗商品或对世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作用的科学技术等,借助中国的国际地位,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合作的方式建立某种规则或协议,将人民币指定为唯一标价和结算货币。在此创新情景下,可以尽情地放开思想去探寻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依托的“锚”,力求出其不意,而待美元等竞争性货币发现苗头不对时,人民币已经奠定世界货币的基础地位,再无力打压或扼杀。
综上分析,石油人民币属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范畴。鉴于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被世界广泛接受的货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差距尤大。因此,我们需要着眼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稳定人民币币值,活跃人民币外汇交易,增强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同时,通过选择人民币石油期货等作为载体,或选择先进技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锚定物”,打造人民币的国际化“气质”,抓住时机,实现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目标。
上一篇:国内汽柴油价格迎年内第三次上调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