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跃升全球最大原油买家

浏览次数:254 日期:2017-04-14 13:00:00

  2017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达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进出口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外贸触底反弹的态势日益明朗。

  一季度的外贸取得不错的成绩。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达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进出口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外贸触底反弹的态势日益明朗。

 

  随着国际需求的回暖,以及中国内生的经济复苏,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出现了明显的量价齐升,而这又进一步传导至PPI,并带动了出口价格的上升,价格的传导与循环在外贸数据回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一季度的外贸并不能代表全年,当前外贸正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及逆全球化势头,以及由此而来的贸易摩擦,而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替代、既有贸易动力的增长乏力、外贸本身的转型升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另一方面,11个自贸区的新设以及更多FTA的推进、贸易便利化协议的生效、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也正在形成新的外贸增长动能。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回暖与保护主义并存的“逆水行舟”之中,其踏出的每一步都经历着阻力与动力的艰难“拔河”。

  进出口数据连续三季度增长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1%。

  这是中国外贸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进出口的同比正增长,2016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出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近五个季度的外贸增速分别为-8.2%、-1.1%、0.8%、3.8%和21.8%。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一季度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也稳中向好。

  外需上,继去年12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指数达到阶段性新高后,今年一季度这些指标持续攀升,今年3月,欧元区该指数再创阶段性新高;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印度经济也持续扩张,国际市场的改善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截至3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连续5个月稳中有升,其中反映企业订单情况的出口企业新增订单指数也连续5个月回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三个季度的外贸正增长反映出中国外贸触底反弹的迹象正日益明朗。“我们的进出口无论是按人民币计,还是按美元计,其增速均较大地超过了汇率贬值速度,外贸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增长。”

  白明表示,外需回暖之下,一季度外贸回升是普遍现象,刚公布3月份数据的韩国实现了当月13.7%的出口增长,已连续五个月正增长,进口更是创下26.9%的五年来最大增幅。其他的印尼、越南、中国台湾地区在一季度的外贸成绩也都颇为亮眼。

  实际上,此前公布的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达到51%的高位。

  交银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增速达到两位数,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也非常高,其中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出口增速分别高达30.9%、36.2%、42.7%、25.1%。

  进口量价齐升,价格向出口传导

  从国内看,经济的稳中向好带动了进口的持续增加。3月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1.8,连续六个月保持在51以上,进口需求随之增加。3月进口增长20.3%,一季度进口增速高达24%。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现象非常明显。

  黄颂平表示,一季度中国进口数量总体增加15.5%。其中,铁矿砂进口量2.71亿吨,增加12.2%;大豆1952万吨,增加20%;更明显的是,原油进口量高达1.05亿吨,增加15%,一季度中国平均原油进口量为855万桶/日,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

  价格方面,一季度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3.5%,其对进口增速的拉动作用达到56%。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80.5%,原油上涨64.7%,成品油上涨47%,铜上涨31.3%,大豆上涨20.6%。

  黄颂平表示,进口价格的上涨,既推动进口值的明显增长,又通过国内生产传导到出口环节,推动了出口价格的上涨。

  白明表示,“价升”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其中石油价格与去年的27美元相比,已近翻番;而“量升”更多地来自国内经济复苏的驱动,而中国经济的复苏本身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互为因果。

  在这种互相刺激下,中国从去年8月开始,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PPI下降,其后连续五个月扩大,如今虽有回落,但仍维持在7.6%的高位;而在近期,随着价格从上游向下传导,下游部分工业品价格水涨船高,出口的价格也随之上升,如此,进出口价格的双双上升也形成一个循环,并带来进出口值的增长。

  外贸“逆水行舟”

  黄颂平表示,一季度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年,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面临的困难也不是短期的。其初步判断是,二季度中国进出口增幅很可能出现回落。

  从全球市场看,疲软的需求尚未得到根本改善。4月12日WTO发布的全球贸易统计报告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2.4%,虽高于2016年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增速。

  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不断升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迹象明显,特朗普贸易政策、英国“脱欧”以及欧洲大选等更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2016年中国遭遇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多达119起,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高点。

  同时,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今年3月以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CRB指数下滑,国内部分原材料价格近期也出现了明显回调。

  连平认为,随着低基数效应的减弱以及进口价格同比增幅的收窄,未来进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全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的可能性很大,今年贸易顺差可能降至近3年的低值。

  民生宏观管清友团队则指出,由于国内人口红利消退,中国传统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已出现转移。比如,此轮回暖东南亚国出口反弹时间早于中国,力度也高于中国。贸易替代的效应将遏制中国出口的反弹力度。

  短期内中国的外贸也可能出现放缓:3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2,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环比上升走势,与上月持平。

  白明表示,先导指数的放缓意味着未来数月外贸增速将由此前的恢复性增长逐渐趋稳,不过他认为,这一指数显示外贸可能仍会维持在一个相对中等的位置。

  在白明看来,中国外贸正处于“逆水行舟”之中:一方面这艘船动力仍然强劲,另一方面也遇到了更大的阻流与暗礁。“贸易保护主义、周边国家的贸易替代等都是阻力,不确定因素也很多。”

  更重要的是新的动能正在集聚中,白明表示,今年“一带一路”进入落地期;自贸区已经增至11个,更多的FTA也在推进中;不久前贸易便利化协议也正式生效,这有望为全球带来一万亿美元的出口增长;而新设的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超过了整个韩国,其贸易总量堪比东京湾和纽约湾,这都将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