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逐步成熟

浏览次数:301 日期:2015-05-14 13:00:00

    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浅水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在300米至3000米深水区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得益于新研发的技术,被国外放弃的陵水17-2气田被我国开发。这一标志性成熟技术也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基本具备在深水、超深水自营勘探的能力,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

  据报道,5月4日,中国海油渤海九号钻井平台,经过63小时的连续作业,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系统Welleader、随钻测井系统Drilog联袂初演,在成功命中位于地下一两千米的三处油藏靶点后,顺利返回海面。我国就此打破跨国公司在这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顶尖技术上的垄断,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

  由于工作方式与“贪吃蛇”游戏相似,这项技术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贪吃蛇”钻井技术。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总工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油气田开发都像是在做一道时效与成本的“计算题”,即如何在已知地下油气储层位置的情况下,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钻井服务。换言之,若想开采“物美价廉”的油气资源,就必须用最少的井位完成最大范围的储量开采,并以最少的起钻次数实现最短钻井周期。

  逐步成熟

  那么,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我国目前的状况如何呢?中研普华研究员肖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向记者介绍,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浅水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在300米至3000米深水区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深水油气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南海,且储量巨大。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和南海南部南沙海域等1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均部分或全部位于深水区,均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肖健向记者介绍,目前,“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已经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列入重点推进项目,国内以中海油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开发企业在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上发展较快,尤其在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深水油气领域的“开发热”,国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

  “从国际上看,目前从水面到海床垂直距离达500米以上的可称为深水,1500米水深以上为超深水。”博隆咨询分析师朱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呈几何倍数增长,此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一直被少数国际大石油公司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公里,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为超深水气田。

  据资料显示,此处出气区块曾被外国放弃。得益于新研发的技术,被国外放弃的区块被我国开发,这一标志性成熟技术也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基本具备在深水、超深水自营勘探的能力,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进军南海深水区是中国海洋石油人多年的梦想。陵水17-2的勘探突破,打开了一扇通往南海深水油气宝藏的大门。这一重大发现坚定了我们进军深水、在南海深水区找油找气的信心和决心,更展现了这个区域油气产量的巨大潜力。

  其实,不论把它定义为起步还是逐步成熟,从我国目前取得的成绩中可以发现,我国在深水油田开发领域正在一点一滴地积累,正在一步步地向前发展。尽管如此,相关技术的不足也非常的明显。

  肖健强调,目前我国在深水油气开采方面的技术和装备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自主研发创新不够、高端制造水平不足、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欠缺、进军深水能力较弱等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计划中明确表示,将“加强渤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加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跟踪分析,积极推进深海对外招标和合作,尽快突破深海采油技术和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气产量。”

  可以预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将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勘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弯道超车”提供有利条件

  虽说国内政策环境不错,可是自2015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继续呈现急剧萎缩的态势。此时海洋油气开发是否会受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

  肖健表示,亚洲地区海上油田多位于浅水或中浅水,海洋油气开发的成本较低,受油价走低的影响相对较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表现仍比较稳定,今年一季度,中国船企共承接1座固定式生产平台和24艘海工船订单,金额为5.7亿美元,总金额占全球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的20.9%,仅次于新加坡。

  “目前国家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意愿强烈,国内对能源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加上国家南海战略的需要,国际环境萎靡难以对我国在深海领域技术的发展形成较大负面影响。”肖健说,由于当前原油供应相对宽裕、需求增长动力不足,油价整体回升趋势可能性较低,低位振荡格局或将成为短期内的常态,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发展深海油气的决心难以动摇,全球整体环境的低迷将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有利条件。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王晓坤认为,原油价格低迷、美国页岩气价格也相对较低,大大打击了很多开采企业的积极性。以往不断扩张的开采现在进展逐渐缓慢,海洋油气等设备企业的销售困难增加。

  王晓坤告诉记者,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逻辑。油气卖不上价格了,大家就不想扩大规模开采了,那就没有企业继续再买设备了,技术研发也会相对缓慢甚至停滞。

  未来发展

  据记者了解,世界海洋石油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34%,深海石油储量丰富,估计超过1000亿桶。而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尚处于勘探早中期阶段,其中海洋石油探明率在30%左右。

  近10年来,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达到85%,海上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正成为我国原油产量上升的主力。

  据道格拉斯-威斯伍德公司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全球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石油产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每天8500万桶左右,而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产自上世纪中叶发现的油田。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传统石油资源已进入“平台期”,产量增长乏力。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海洋油气70%藏于深海,深海开采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肖健告诉记者,目前,渤海海湾近海油田开发已经初具规模,而深海油田基本还处于未勘探阶段。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18米的渤海海湾油田已经被大片开发。其中包括锦州凝析油气田、绥中油田、秦皇岛油田、渤西油田群、埕北油田、渤南油田群以及渤中油田等。

  肖健表示,南海海域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国内油气总资源量超过30%,其中一半以上蕴藏于深水区域。伴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部署,未来我国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朱翔也向记者表示,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丰富资源,这意味着中国海洋石油大开发的时代已经来临。

  可以预期,未来我国深水技术装备将继续向自动化、海底化、多功能化、革新性发展,在提高深海油气开发的经济性的同时加强深水勘探开发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安全性建设。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