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为了确保国内石油供应稳定,油源更加多元化,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国的油气开发,通过投资参与海外油田建设等方式,获取当地稳定的“权益油”。
但与欧美石油巨头相比,中国公司起步已经相当晚了。那些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的地方早已被占尽。中国公司去的大多是经济相对落后、需要投资,或者是资源条件比较差、需要中国技术的地区。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竞相争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想获得“权益油”非常困难。
OPEC目前的12个成员国中,沙特和科威特,受宪法制约,不仅中国公司,所有国外石油公司都难以进入两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
伊朗等国采用的是“回购模式”,油气资源同样不属于外国公司。在这种模式下,外国公司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服务,负责将某油气田建成一定的产能规模。作为回报,在投产之后,外国公司可以选择现金回报,或者按照市场价格回购相应的油气产品。
OPEC成员国伊拉克也是世界产油大国,伊战结束后,中国石油公司在历次石油招标中的斩获颇多。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资目前拥有伊拉克油田约21%权益。
此外,中国公司在OPEC成员国中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等国也拥有一些石油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公司在海外最多的“权益油”来自非洲。在非洲获取“权益油”的过程中,“安哥拉模式”较有代表性,即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两期共40亿美元的贷款,在安哥拉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双方约定用未来开采的石油偿付,中国获取“权益油”。
为何海外权益油90%以上不运回国?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2012年时曾披露,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权益油90%以上都在当地销售,而不会运回国内。
国际能源署(IEA)2011年的一份报告也证实了中国的这一做法。IEA的市场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对“权益油”的营销决定主要是基于对市场因素的考量,其在美洲的份额油基本上都在美洲当地销售。
可以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产量增加了全球市场供应,对维护全球市场价格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权益油”一定要运回来,这是个误区。可以根据国际油价走向选择石油市场卖掉,再在合适的地方买回来。掌握“权益油”,对中国的能源保障肯定是加分的,尤其是遇到石油涨价、能源供应紧张的时候。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据他所知,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外采的油,运回国内的只有在哈萨克斯坦开采的一部分,因为路途较近,而且有原油管道。这部分油大概不到1000万吨。
至于为什么大部分“权益油”要在海外卖掉而不运回,刘乾认为有以下因素制约:
第一,运回国内,路途遥远,且运输不畅通,不经济、效率低。
第二,项目所在国的政策限制。有些国家就规定了石油内销比例,开采出来的石油必须有一部分留在本国。
第三,基础设施的限制,比如原油管道的运力问题。
第四,全部运回来,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也不足。
此外,还有专家提到,之所以不运回来,还因为中国现有的炼油技术对提炼某些地区的石油尚有困难。
上一篇:七国集团关注可持续能源安全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