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持续多达半年的下跌还未结束,而这一轮下跌给石油贸易商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在低油价时代利用油轮囤油以待价格反弹后卖出,这一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分析师认为,尽管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但未来重归高位的概率较大,石油贸易商囤油赌涨也是基于这一考虑。
而除了石油贸易商趁油价低囤油以外,我国也借低油价开始全球扫货,不断增加原油进口量。仅2014年12月份的原油进口量甚至创下了2005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有分析师表示,在低位买入原油属正常市场行为,我国也借低油价进行全球扫货、大力囤油,石油战略储备也正在稳步提升。
贸易商趁低油价囤油
囤油规模将继续扩大
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也给石油贸易商带来了新的机会。
据了解,维多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贸易商,已预订了TI Oceania超级油轮,该油轮运载能力为300万桶,是世界上以载重吨位计最大的远洋油轮之一。
船运业消息人士和货运公司的预订记录也显示,在过去一周,托克(Trafigura)、维多公司Gunvor、Koch,以及能源巨擘壳牌等贸易公司均已开始预订储油油轮,最多到12个月。
石油贸易商的囤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救活”了油轮生意。
海运信息发布机构波罗的海交易所数据显示,中东至日本海运线油轮的每日收入增至9.7489万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仅仅六个月前,这一海运费还不足2万美元,无法达到油轮运营的盈亏平衡。
业内人士认为,原油贸易商之所以要预定长期租用油轮,可能是为了在海上囤积过剩原油以等待价格回弹,这正是2009年贸易商应对油价暴跌的策略。
《彭博商业周刊》援引一家公司的债券募集说明书称,世界第五大独立石油交易商,2008年出售囤积的原油后狂赚了6.21亿美元。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原油正处在长周期的下行通道中,但是随着价格的不断跌去,其下行空间也越来越小,另外石油因其特殊的商品属性,未来价格重归高位的概率较大,石油贸易商囤油赌涨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这并不意外,金融危机期间原油大跌末期也有类似现象出现。
不过,张永浩还认为:“囤积石油在短期来看,仍然是高风险事件。此类操作大多出现在具备长期充裕资金的大型石油贸易商群体中。”
而对于石油贸易商来说,似乎机会还远未到来。
中信期货分析师张灵军就认为,在市场最坏的时刻到来之前,油价向下的势头仍不会改变,上周钻井数继续下降49台至1317台,按照目前每周下降50台的速度来看,下降至1000台附近需要6周,这也意味着油价最早3月份见底,而从跨月价差的水平来看,近月贴水仍在扩大。
根据花旗最新报告以及IEA数据,欧洲陆上储罐已被填满,海上浮仓囤油量在5000万桶左右,不到2008年一半。
张灵军还表示,本轮原油过剩幅度超过2008年,且石油输出国组织不会像2008年减产,因此浮仓囤油规模仍将扩大,这意味着原油近月贴水还会扩大。而从EIA数据上看,美国地区的原油库存也出现了加速积累的情况,不过随着布伦特贴水进一步扩大,更加昂贵的ULCC海上浮仓囤油将具备经济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原油库存加速积累的情况会更加明显,近月贴水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
借低油价全球扫货
原油进口量创近十年新高
低油价时代,除了石油贸易商囤油寻求低买高卖以外,我国也在不断增加原油进口量。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达到3.1亿吨,增长9.5%。
自2009年突破两亿吨关口至今,我国原油进口量已连续6年维持在两亿吨以上。统计数据还显示,仅2014年12月份的原油进口量就达3037万吨,创下2005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数据显示,去年1月份-11月份,中国日均进口石油600万桶,远高于2013年同期564万桶的日均进口量。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在低位买入原油属正常市场行为,进口原油都是需要较长操作周期的,我国前期原油进口的操作被油价的进一步下跌对冲了,继续追进也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57.7%,继续逼近60%,进口依存度高企。因此,在低油价时期,趁机增加原油进口量可谓必然之举措。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4年6月下旬至11月份,国际原油出现了长达5个月的超长跌势,我国借低油价进行全球扫货、大力囤油,石油战略储备也正在稳步提升,到2020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总库容大概将达到5亿桶以上。
“不光是石油贸易商囤油,石油储备也借着低油价储备了更多的原油。从长线来看,国家战略安全角度出发,现在是原油低点。短线从经营操作上看,囤油正在成为很多石油公司和贸易商的共识。” 安迅思分析师李莉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