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关 键 字: 分 类: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原油进口政策反思:国内市场缺油,为何不放开进口?

浏览次数:387 日期:2014-07-28 13:00:00
  原油进口权垄断一日不打破,由此滋生的腐败与灰色利益链就难以根除,缺乏市场监管,绝对垄断必然会诱发腐败。此前爆发的中石油系列腐败窝案,从根源上就可以归结于垄断。
 
  日前,关于放开原油进口权话题再次爆出消息。有媒体报道称,“民营企业进口石油许可证及进口配额有望近期下发”。事实上,类似的消息早已屡见不鲜。令人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向民营企业放开原油进口资质依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并没有确切的实质性进展,始终还是徘徊不前。
 
  实际上,中国一直处于“缺油”的状态。特别是前些年,几乎每年都会爆出“油荒”事件,民众高价也买不到油,面临“无米下炊”的尴尬,油源短缺之下,最终受苦的还是消费者。然而,在此等情况之下,中国的原油进口权却一直迟迟没有放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在1993年开始超过出口量,正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此以后,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9113万吨,到了2013年则飙升到2.82亿吨,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长了19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已经高达57.39%,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中国原油需求量大、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进口,但拥有进口权资质的企业基本还是由“三桶油”等几大国企垄断,这种长期的原油进口权主体单一化垄断,早已使中国的原油进出口贸易市场饱受诟病,更无益于化解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
 
  如果将原油进口权放开,那么作为中国石油经济重要补充力量的民营油企就能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搅活市场竞争,还有利于拓宽原油进口渠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
 
  以山东为例,当地的炼化企业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超过一亿吨,占全国地炼的66.73%。长期以来,这些地炼企业由于油源被垄断油企掌控,民营企业仿佛被扼住了咽喉,想用油还得看看“老大”的脸色,生产发展极为被动。正因如此,这些民营资本有着强烈的原油进口需求,一旦原油进口权放开,在这些民营资本的参与下,中国的原油进口资本就会大大增强,“油源”问题也会得到更切实的保障。
 
  另外,原油进口权垄断一日不打破,由此滋生的腐败与灰色利益链就难以根除。无数的腐败事实已经表明,缺乏市场监管,绝对垄断必然会诱发腐败。此前爆发的中石油系列腐败窝案,从根源上就可以归结于垄断。
 
  毫无疑问,石油是当今国内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由于拥有受政策保护的垄断特权,监管缺失,在掌握原油进口贸易的“生杀大权”之后,垄断巨头可以转手进口配额获取暴利。民营炼油厂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三桶油”,这样就极易滋生利益输送,寻租获利等权钱交易腐败行为。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正逐步推进,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打破此前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的原油进口垄断局面,也将是中国石油体制改革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来看,中国的原油进口政策亟需调整,石油资源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只有放开原油进口权,作为中国能源供给重要补充力量的民营企业才能真正进入石油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国内油品市场的均衡发展,也能遏制因原油进口垄断出现的投机套利行为,何乐而不为?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