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专业化重组已整整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石油相关业务站得更高,思路更宽,激荡于国内外市场舞台上,演绎出荡气回肠的乐章!重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重组“组”出了效率、效益、品质和品牌,实现了为石油加油,为中国加油!
奔涌的石油改革大潮中,专业化重组乘风破浪。
1998年,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大重组”序幕开启;2002年,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物探、测井实施业务整合,专业化重组“试点”前行;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钻探、管道和科研院所等业务相继实施整合。
随着专业化重组向纵深挺进,集团公司形成完善的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管道等业务板块。历经破茧化蝶阵痛的各专业,从单兵突进到整体发力,在国内外市场竞技台上,迎“潮”而“舞”。
昔日,专业化重组适应改革大潮,是顺应潮流的弄潮者;今天,专业化重组乘势而上,成为石油“加油中国”的“领潮者”。
站在石油大发展的新起点上回望,专业化重组的乐章荡气回肠——
重组整合之前,虽然各业务发展千差万别,但一些共性问题凸显。比如当时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分布于各大油田矿区,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竞争力弱,“走出去”能力明显不足;一些企业吃不饱、饿不死。长此以往,亏损将成必然,生存前景堪忧。
部分业务当时的状态,与石油整体发展战略的需求相去甚远。五年前,集团公司巨笔描绘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蓝图。百万石油人围绕未来发展思考:全新战略下,我们该有怎样的担当?百年基业的基石在哪里?石油激荡五洲的梦想又如何能圆?
石油高层运筹帷幄下,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登上改革前沿。其箭头,直指“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承载厚重寄托的专业化重组,开始“万里长征”!
2007年12月,西部钻探工程公司组建成立,由此拉开工程技术服务重组整合的序幕。这段旅程可谓刻骨铭心: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就大胆尝试,“第一个吃螃蟹”;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就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一场影响深远的专业化重组,在波澜不惊中迅速推进!
从过程来看,专业化重组基本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先剥离整合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成立地区分公司,随后再整合总部机关相应管理部门,并由它对各分公司进行垂直对口管理。
从内容来看,专业化重组不断实现延伸,智慧之光不断闪耀。近五年来,除了新组建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专业分公司外,集团公司还整合城市燃气和CNG企业,并通过资产并购和内部整合,促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新兴业务的发展。
专业化重组是“大工程”,涉及面广,如装备制造相关的单位几十个,工程技术服务相关人员20多万人,但并没有因为重组而引起队伍混乱或影响日常生产。相反,各业务的指标稳中有升。重组初年,仅西部钻探的钻井进尺就提高了16%以上。
“重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专业化重组推进市场格局变化,更带来市场理念、观念的升级。2008年,集团公司正式启动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划分和整合。“以前我们好比‘打游击战’,每个企业在多个国家摆摊设点。经过划分后,表面看每个公司的点是减少了,但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市场往深里做,实际结果是市场扩大了。”长城钻探一位负责人说。
在专业化重组推进中,创新火花不断。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职能分开,实现“建管分离”,推动管道建设从经验型管理向程序化管理转变;工程技术服务不懈探索,“5+3+1”模块架构应运而生……专业化重组引起的连锁效应,在全集团上下传递开来。
专业化重组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中,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归根结底,要真正实现“1+1>2”。目前看来,集团公司的专业化重组,在拓展市场、提升效益、加快走出去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已经交出了漂亮答卷。
专业化重组“组”出精气神,力促“瘦身、减肥、消肿”。2008年以来,仅大庆钻探的主要专业队伍压缩就达上百支,清退外雇工上万人,阔步前进的步伐更加轻便。
专业化重组“组”出规模和效益。重组后,装备制造业务的上百种产品,实现覆盖钻井、采油等八大类专业,近几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专业化重组“组”出强大的科研支撑。渤海钻探整合成立定向井、泥浆及固井等专业化分公司,“打超深井”成为其国内外知名品牌;工程建设公司充分发挥重组整合进来的设计优势,积极推进劣质重油轻质化等三个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并在国内外成功推进“业主+PMC+EPC”管理模式,取得巨大成功。
专业化重组“组”出发展速度、发展品质。重组前,东方物探地震队每天生产最多200炮。但就在今年8月,他们的最新纪录已经达到每天近9000炮。如今东方物探的国际化指数已达62%,勘探足迹遍及五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为150多个国际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同样伴随持续重组的脚步声,油气管线建设总里程从“十五”末不足3万公里,增加到6万多公里。目前,集团生产的70%以上原油和成品油、约99%的天然气均通过管道运输完成。
专业化重组,“组”出精彩纷呈,更“组”出石油科学发展的朗朗晴空!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石油,正踏浪前行!(文字:陈玉强 王少平 朱大军 马永 全攀峰 马谊东)
记者亲历
石油物探 “中国心”
2002年12月6日,东方物探成立。当时我还在地震队担任指导员。尽管在基层工作,但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全球物探市场的风雷激荡:1998年到2000年,仅国际物探服务领域的强强联合就发生4次;几个大物探公司雄踞世界物探市场,形成了行业垄断。
东方物探重组10年来,我切身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当年我所在的地震队如果每天生产能达到200炮,就会高兴地吃一次大餐。如今,就在今年8月,东方物探在伊拉克鲁迈拉项目利用数字地震技术,单日最高产量8888炮,是当年的44倍多。这样的高效采集是1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10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中国物探人用上了自己研发的软件。东方物探加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软件研发,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大类20多个品种的物探装备,增强了解决复杂地质油气勘探的能力,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核心技术的突破,也使东方物探能为油田提供更好的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新发现,重要发现参与率达90%以上,连续7年荣获股份公司“油气勘探突出贡献奖”,有力地保障了国家油气勘探需求。
10年前,没人会想到,东方物探会成为跨国公司。如今东方物探的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62%,勘探足迹遍及五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为150多家国际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成为全球物探领域知名的地球物理服务商。
去年我到尼日尔采访,亲眼看到在撒哈拉沙漠高温下坚持找油找气的中国物探人。走出国门那天起,东方物探勇于担当建设“海外大庆”找油先锋职责,面对疾病肆虐、恐怖袭击和战争威胁的严峻考验,在集团公司海外重大油气发现中,始终保持采集处理解释任务承担率100%,钻探部署建议提供率100%,油气发现参与率100%。
案例
钻机少了 成本降了 效益增了
11月3日,在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四厂区块,大庆钻探15153钻井队正如火如荼钻进。司钻冯海涛手握操作杆盯着钻台,内钳工余云龙认真操作着液压大钳,外钳工蒲赛能密切配合。
15153钻井队是大庆钻探持续专业化重组的直接受益者:近几年,这个队年进尺均在8万米以上,领先于其所在的钻井公司的48支钻井队,实现了从规模导向到效益导向的转变。
这是大庆钻探专业化重组深层次推进的一个缩影。
2008年以来,大庆钻探减少钻井和测井所属单位6个、两级机关部门54个,压缩主要专业队伍102支;1.2万名外雇工被清退,459名物探女工转移到钻井队相关岗位,1430名员工充实到生产一线。
在专业化持续重组进程中,大庆钻探创新管理,促进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可控成本平均下降5%以上;优化队伍结构,有效开展优胜劣汰管理,并采取合理部署钻机,减少搬家、控制用油,大力挖潜增效;打造“没有围墙的研发基地”,形成以随钻电阻率仪器等为代表的九大技术新产品和九项综合配套技术,近五年来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86项,直接创效10亿元……
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大庆钻探专业化重组的脚步未停。2010年,大庆钻探国际事业部组建成立,加快向海外拓展,收获颇丰:伊拉克艾哈代布一体化服务项目,创出中国石油海外“和谐共建”的典范;“走出去”队伍已达98支,技术服务比重由15.5%提升到24.7%,员工属地化管理超过70%。
随着重组不断深入,大庆钻探的保障能力、创效能力不断提升,钻井提速连续3年超过5%,年均利润增加2.5亿元。
纸上微博
@孙红燕(东方物探):五年来,我看到地震勘探踏上信息化管理之路。轻点鼠标,各类地震数据可实现输入、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功能。野外施工中,地震勘探小队利用飞信、GPS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轻松实现员工培训和安全提示等,并实施涉爆危险距离和车辆动态监控,为勘探生产保驾护航。
@石建强(西南管道):五年来,我见证了西南管道公司兰州输油气分公司管理的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一线员工,我目睹了在集团公司方针路线指引下,西南管道公司运筹帷幄,兰州输油气分公司快速发展,临洮输油站在精细化管理道路上快步前行。
@尚玉梅(大港油田):在过去五年,基层一线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改善。油井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及时准确录取井口油套压,而且实现了瞬时水量的自动调节,降低了劳动强度,使油井护理的时效性得到保障。
所属类别: 热点新闻